查看原文
其他

蜗居的铁电幸福吗?

姚竣翔 知社学术圈 2021-06-12

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

分享信息,整合资源

交流学术,偶尔风月

铁电极化的极限尺寸,已经接近一个单胞。那么极限尺寸下的铁电极化,还能翻转么?


氧化物材料允许电子-自旋-轨道-晶格互通有无,带来诸如铁电极化,磁电耦合,阻态调控甚至超导效应等,叹为观止,引人入胜。其中,于空间对称破缺处所现的电偶极矩,其名铁电极化,自发保持又可为外电场调控,进而呈现双极性的特征可为存储所用,为研究良久屯兵之地。


今信息发展一日千里,诸如人工智能,大数据分析,深度学习等摇旗呐喊,然则思想的传播还需大脑的承载,爆发式的数据量不断挑战存储的极限。科研工作者对新材料追求之余,对结构高密度化也未曾放手。以铁电外延生长为例,早期理论预测低维尺度下,铁电性对能量涨落抗性显著减弱,同时其稳定性对自由电荷屏蔽要求更高,因而被认为并不能稳定存在。但是,科学的剧情发展人为书写,后来者以无畏之姿,穷尽十八般武艺。柔性铁电,二维铁电,纷纷登场,韩国的研究组,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南京大学等相继报道了临界尺度下的极性存在。那么,暂且不论此境地下的微观畴结构如何演化,极化调控是否依然可逆化?享尽繁华的铁电蜗居也幸福吗?


为了窥视一二,我们制备了高质量的钛酸钡超薄膜外延在掺铌的钛酸锶衬底上(见图1),运用微观表征较为强力的原子力显微镜结合扫描透射电镜,辅以密度泛函理论计算,抽丝剥茧,得出的结论是超薄钛酸钡的极性并未被外电场有效翻转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图1. 外延钛酸钡超薄膜晶格结构质量表征:(a) X射线衍射表征;(b) 实时反射高能电子衍射;(c) 倒易空间分析;(d) 高角环形暗场像。

 

首先,传统的宏观电滞回线测试在铁电垂直极限尺度下几近失效,因此这一经典手段不得不被弃用。原子力显微镜微观探测精确到纳米针尖,提供较大电流密度同时可将反馈信号放大,被广泛使用。但是,在写入电压对铁电畴调控后,局域的俘获电荷所产生的静电力足以主导信号反馈,从而造成铁电畴翻转的假象。虽然压电力模式测试给出了几乎与铁电畴翻转一样的特征,但是其表面电势极高,经多次接地扫描后图像衬度逐渐消失,电势急剧下降,与之前报道的电荷表现一致,压电响应曲线测试也侧面印证了结论。为了获得本征信息,课题组先前提出的一阶二阶方法,利用信号的线性和非线性在分辨铁电铁弹畴方面非常有效,在本体系中也给了我们些许证据,可见图2。虽然初始态薄膜一阶线性响应占主导,但“极化”后反而二阶非线性响应后来居上,说明强烈的静电作用。接地后一阶线性响应回归,进一步印证了这一机制。


图2. 压电力显微镜原位表征:(a-c) 钛酸钡超薄膜的相位,幅度以及表面电势;(d-e) 小和大弹性系数的探针测的压电响应曲线;(f-h) 接地扫描后的原位表征;(i-k) 一阶二阶响应统计测试。

 

嚣尘障目,电荷俘获表现与极化翻转雷同,原子力手段此时难辨真伪。为探本源,原子尺度的分析提刀上马。扫描透射电镜在纳米尺度直接可测出原子间位移,进而计算极化尺度,图3a中原子间位移统计揭示了钛酸钡存在的极化序,也与相关面外与面内晶格常数比值趋势吻合(图3b)。极化的存在也由光学二次谐波测试进一步证实。至此,极化的存在已然确认,但本体系中是否能够翻转?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别模拟了3,7,10个晶胞厚度的钛酸钡极化情况,其中7个晶胞厚度的数据与扫描透射电镜的测试数据较为一致。然而,随后的电压调控得出结论:体极化的翻转电压高达15 V,远远超出实验上薄膜的击穿电压。


图3. 原子尺度极化表征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调控:(a) Ti-O位移统计;(b) c/a比值测试与理论计算;(c-d) 二次谐波表征;(e-f) 极化的密度泛函理论模拟极化状态与电压调控响应。

 

铁电可为信息存储所用,极性的翻转被证明可操控界面乃至整体的输运,从而产生阻态变换,即阻变,是较为直接的以电信号写入和读取信息的方式,相对于磁性存储器件结构更为简化。更进一步,保持极性状态不变的非破坏性阻态读取,将铁电的保持及疲劳特性最大化,应用前景令人遐想。那么,临界尺度下极性存在但不可翻转,又将如何?我们对其稍作讨论,期冀对器件化有所裨益,见图4。在正负极性电压写入后,导电力显微镜模式直接原位表征出了高低导电区域,对应两个阻态。同时,局域与宏观的电流电压曲线测试表现一致,说明在极性未翻转的情况下,阻变效应依然保持。而后的非破坏性读取,也可见高低阻态。综上,虽然铁电极性在此体系中未被翻转,但在临界尺度下,输运以隧穿电流为主导,通过合适的外电场写入,电荷的俘获与被俘获可调控界面处的耗尽层,阻变的性质保持如初。双极性阻态变化已见端倪,好奇本性亦使我们按耐不住,以此为基,可有机会访问多个阻态,有待细究。

 

图4. 阻变测试与势垒结构:(a)导电力显微镜测试;(b)非破坏性读取;(c)电荷俘获与被俘获造成的界面势垒状态。

 

至此,我们妄图一窥临界尺度下的铁电极性状态,翻山越险自不必提 (J. Yao et al. Acta Materialia 188 (2020) 23-29),虽小有收获,心中依然疑云重重:存在于临界尺度的铁电性翻转如何无所遁形?相应信息的写入与读取的安全有效方式?临界尺度下的界面设计,要求量体裁衣。科研工作者前赴后继,终有论述,笔者期于无声处听惊雷,愿答案如山间清泉,涓涓不息。

扩展阅读

 

铁电量子隧道结超快忆阻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

铁电百年诞辰,归来仍是少年

Nature Comm.: 铁电材料极化保持研究取得进展

交流极化颠覆认知,弛豫铁电电光压电齐飞

本文系网易新闻·网易号“各有态度”特色内容

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